众人听说刘瑁要改造现在的西汉水,使之基本达到三百八十年前的水运水平,自然吃惊不已。
毕竟在他们眼中,这肯定比登天还难。
愚公移山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不过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那只不过是个比喻,不会有人信以为真。
要想恢复到原来的水运能力,除非开凿大运河,同时还要修筑大水坝,这两点需要花费多大的人力?
就现在益州的两百多万人口而言,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总得要留人种粮食吧?要不都得饿死。
不过刘瑁也并非信口开河的人,没有七八成的把握,他是绝对不会说出来的,这就让众人非常疑惑,想听他的下文。
对于这条路线的运输,刘瑁当然认真研究过,毕竟他是学军事地理学专业的。
这其中做的最好的就是诸葛亮,因为传说中他发明了木牛流马,基本能够满足五六万人的粮草需求。
尽管诸葛亮北伐最后失败了,不过这种运输工具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尽管这非常消耗国力财力。
所谓的木牛流马,后世的猜想很多,有人说他是很高明的带齿轮的机械,也有人说他是普通的独轮车、四轮车。
从蜀道的地形而言,几乎可以排除是非常复杂的所谓带齿轮的木质机械。
所谓的“木牛”,很大可能是加了一些辅助装置的独轮车或者双轮车,使之可以在复杂地形上随时驻车,防止车辆打滑,不论是上坡下坡都可以。
比如后世云贵地区的农民背背筐,就会专门带一种特殊的丁字木架,如果走累了,直接将背框放在那木架上,人可以站着休息,非常方便。
至于“流马”,应该不是和木牛在一起的东西,否则有了木牛,没必要再发明什么流马,而且“流”字也不好解释。
据先贤研究,所谓的“流马”,有极大可能是在西汉水上运输粮草的一种长条型的小船。
这种猜想非常有道理:因为沿着西汉水可以进入武都郡,如此就大大方便了运输。
不过西汉水上游水流湍急,不少地方有浅滩,大船无法行走,那种非常狭窄的小船反倒没问题,而且速度还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