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340章 眼光

第340章 眼光(1 / 2)

满唐华彩正文卷第340章眼光李林甫身体不太好,聊了一会之后,感到累了,闭上眼歇着。</p>

薛白想起来,昨日与章仇兼琼谈话也是类似的情形,给人一种朝廷重臣都已老病的感觉。</p>

有趣的是,李林甫都到这个份上了还防着旁人取代他的权力地位,而章仇兼琼身体衰弱却还担心被李林甫嫉妒。</p>

“确实该遣一位重臣去西南节制。”</p>

李林甫歇了许久,终于开口,又道:“此非我排挤杨国忠,南诏之事,并非你想得那么简单,如高仙芝一战攻灭小勃律国,西南便安稳了吗?错了。”</p>

薛白耐心听着,他知道李林甫有很多不堪,但作为宰相,确实是最了解大唐形势的人。若说他提议让王忠嗣突袭南诏是战术层面的想法,此时李林甫说的就是战略层面的事了。</p>

“大唐要的是一个从嶲州、姚州,到安南的西南防线,以遏制吐蕃,扶持南诏,乃因大唐不能直接控制六诏与爨地。就算杀了阁罗凤,只能给圣人出一口气罢了,若真想西南安宁,该有重臣节制,能调度剑南节度使、安南都护府、姚州都督府……王忠嗣不行。”</p>

“为何不行?”</p>

“圣人信不过他。”</p>

薛白问道:“杨国忠可以?”</p>

李林甫没有回答,而是道:“西南的将领,鲜于仲通、何履光、王知进、李宓等人,俱是桀骜难驯,缺的是一个像信安王李祎那样的人物。”</p>

这番话,薛白此时还体会不深。</p>

但他能感受到整个大唐的内虚外实,就像昨日他发现在朝廷公文里声名不显的章仇兼琼,其实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名将,对整个西南局势的把握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p>

而李林甫所说的这几人,想必也都很不简单。</p>

这般想来,薛白反而有些理解李林甫为何明知阁罗凤有异心还笃定其人不敢叛,从表面上看起来,被这么多响当当的大将们围着,谁都叛不了。</p>

不过,这些人中谁有真本事,谁是空有其名,还得试一试才知道。</p>

……</p>

薛白到离开时也没见到李腾空。</p>

近来他到右相府少了,她大概也不常回来。如此,也许内心已平静了许多,可以专心修道了。</p>

年少时的感情总是这样,不是忘了,而是后来渐渐就见得少了。</p>

李林甫则看着薛白的背影,招过李岫吩咐了几句。</p>

李岫不由问道:“阿爷既看出了薛白的目的,还助他打发唾壶去蜀?”</p>

“唾壶拜相迫在眉睫,薛白要何日才能拜相啊?”李林甫道:“那竖子要升官,为父拦着,是不愿再激怒安禄山。他若能逼杨国忠出手,随他去吧。”</p>

“喏。”李岫再问道:“可若,杨国忠立功了呢?”</p>

“西南大将林立,犹生变乱,如今需有信安王李祎那般人物。”</p>

李林甫喃喃着,疲惫地反问了一句。</p>

“唾壶配吗?”</p>

~~</p>

次日,兴庆宫。</p>

勤政务本楼。</p>

杨国忠觐见时留意了一下,今日竟未听到丝竹声。</p>

他猜想,该是圣人玩过了大阵仗,暂时对斗鸡走狗的旧花样提不起劲了。</p>

待入了殿,却见圣人正负手站在一张舆图前,目露思索之色。杨国忠遂又想,圣人该是缺钱花了,正在看还有哪路进献未到。</p>

“臣杨国忠恭请圣安。”</p>

“杨卿来了,不必多礼。朕记得你曾在章仇兼琼幕下任推官,可有此事?”</p>

“是。”</p>

“章仇兼琼还是不错的。”李隆基开口赞称道,“任蜀八年,扼吐蕃、抚南诏,卓有成效。”</p>

当然,他虽然欣赏章仇兼琼,却没想过任他为相,他出身太过低微了。也许这才是李林甫没有真的迫害章仇兼琼的原因,而非其内敛、低调。</p>

“这都是圣人晓谕,方有成效。”</p>

“休得在此溜须拍马。”李隆基问道:“章仇兼琼的功劳里,可有你出谋划策之功?”</p>

杨国忠连忙谦逊道:“臣只是略尽薄力而已?”</p>

“郭虚己死后,伱荐鲜于仲通接替其职,为何?”</p>

杨国忠偷瞥了一眼,见圣人正在看的是西南的地图,心想该是薛白谋官一事又送到御前了,遂应道:“臣久在川蜀,也曾在鲜于仲通手下办事,知他甚有能耐,且为人忠心。”</p>

李隆基听了,点了点头,问道:“若朕用王忠嗣攻太和城,除阁罗凤,继续用他经略南诏,可否?”</p>

“不可。”杨国忠毫不犹豫应道:“王忠嗣虽为圣人义子,然实非经略南诏之人选,臣以为,他若能立下大功,该迁其回朝任兵部尚书。”</p>

他难得见圣人询问他这些国事,以前国事都是悉数交付于李林甫的。</p>

那今日这是为何?莫非是……要拜相了!</p>

想到这里,杨国忠不由打起了精神,仔细应付着诸多考验。</p>

“那杨卿以为,谁可担此重担?”</p>

“臣依旧举荐鲜于仲通。”</p>

“为何不是何履光?”</p>

杨国忠想了想,他并未收到过何履光的礼物,只听说过有这么一位左武卫大将军在安南督都府,却并不了解对方,遂答道:“臣以为……何履光桀骜。”</p>

“朕若重设姚州都督府,谁可为云南太守?”</p>

“臣以为,该等太和城破,论功行赏,方可服众。”</p>

李隆基点点头,道:“杨卿先告退吧,容朕考虑。”</p>

“臣遵旨。”</p>

杨国忠本还想提一提他那个《游仙窟》的秘室,见圣人难得郑重,也不敢多言,缓缓退下。</p>

事关相位,着实该慎重。</p>

再一想今日御前奏对,他对自己的回答还算满意,虽没有什么卓越的建议,但至少是能符合圣人心意的。</p>

待回到府中,他当即招过一众幕僚,迫不及待宣布了这个好消息。</p>

“我可能要拜相了……”</p>

~~</p>

兴奋得一夜没能睡好,次日杨国忠起来,只见天色灰蒙蒙,窗外响着淋沥沥的雨声。</p>

“每下一场雨,天就更热了啊。”</p>

其实在他眼里,长安的夏天已经不算热了,川蜀可比长安热得多。</p>

也不知宰相的任命什么时候能下来?</p>

脑子里总念叨着此事,竟真让他盼来一份敕令。</p>

杨国忠大喜过望,连忙更衣净手,往大堂听领,然而,待听得那圣谕,他却是惊得六神无主。</p>

“什么?赴蜀?我怎么能赴蜀?”</p>

“国舅这是不想领旨吗?”</p>

杨国忠顾不得大雨,连忙赶往兴庆宫请求觐见。</p>

待到李隆基接见了他时,他已淋得浑身湿透,自发迹以来,他已许久未遭受过这等罪。</p>

“陛下!”</p>

杨国忠几步赶到丹墀前,拜倒在地,道:“陛下可是厌了臣,忽然遣臣入蜀。臣若不能侍奉在御前,臣……舍不得陛下。”</p>

李隆基又惊讶又好笑,道:“起来说,来人,赐杨卿一件衣裳,莫着了凉。”</p>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p>

“好好好,那衣裳就不赐了。”李隆基莞尔道。</p>

杨国忠欲哭无泪,被弄得不知如何是好啊。</p>

李隆基这才道:“是右相举荐的你,他说的甚有道理,南诏不比小勃律国,并非除掉阁罗凤即可,需有重臣节制。”</p>

“右相这是要害我啊!”杨国忠顾不得其它,连忙道:“右相嫉妒臣得圣眷,臣若离了长安,必为之所害啊。”</p>

他以往总听章仇兼琼说怕被李林甫所害,以为是章仇兼琼杞人忧天。但他不同,今日已真切感受到自身难保的危险。</p>

李隆基见他狼狈模样,甚觉有趣,安抚道:“休得胡言,出将入相,你不去镇蜀,岂有入相的资格?”</p>

杨国忠一愣,听出圣人真有让他拜相之意,心里又惶恐又惊喜。</p>

旋即,李隆基竟真许下了承诺。</p>

“杨卿且到川蜀处置南诏之事,等你回朝了,朕当任你为相。”</p>

杨国忠张了张嘴,还想推拒一番。</p>

但圣人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已不是他能推拒得了的。</p>

~~</p>

“阿白你说,事情如何会闹成这般模样?”</p>

“许是你命里该有这桩功劳?”薛白随口应道。</p>

“功劳?”杨国忠忧心忡忡,道:“我若离京去蜀,命都难保,还谈功劳?”</p>

薛白手里正拿着一份名册在看,问道:“我卖阿兄一个消息,阿兄想不想听?”</p>

“你快说。”</p>

“安山想借着这次的机会迫害王忠嗣。”薛白道:“李林甫似已被他说服,想必要顺势除掉你。”</p>

“果然。”杨国忠问道:“你要劝我保王忠嗣?”</p>

“联手立功罢了。”薛白道:“圣命已出,还能抗旨不成?既然必须去,多忧虑无益,无非是将事情做好。”</p>

“谈何容易啊?”</p>

杨国忠忧心忡忡,眉头皱得愈发深了。</p>

他也知道自己手底下擅逢迎、会敛财的官吏多,但这等大事,还得靠薛白谋划,只好勉强挤出笑容,道:“既然是你我兄弟一同入蜀,还得阿白多为我费心神,万一……”</p>

薛白摆手道:“我恐怕不能与阿兄一道了,李林甫被安禄山蛊惑,不愿升迁我。我迁了一转,在王忠嗣麾下任节度判官而已。”</p>

“以你的才干,岂可如此屈才?你且等数日,我已在为你谋官,倘若李林甫阻挠,我自有办法直达圣听。”</p>

说得虽然爽快,杨国忠未必就看不出来这次的事情也有薛白在背后推手。</p>

但他这种人只讲利益,计较这些没意思。利益不一致时随时翻脸没关系,但眼下大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管将这根绳索拉住。</p>

没想到,薛白竟得寸进尺,问道:“说到此事,我想谋一任兵部职方员外郎,阿兄以为如何?”</p>

杨国忠一愣,讶道:“连迁四转升为员外郎,你还想选?”</p>

“三转。”薛白道:“李林甫已给我迁了一转。”</p>

“我没与你闹。”杨国忠道:“你当朝廷官位是想有就有的,得看出不出阙。”</p>

“以阿兄的能耐,没办法让职方员外郎出阙吗?”</p>

“我真不行……”</p>

薛白道:“兵部职方司主管地图、城隍、镇戍、烽候、兵道,以及蛮夷归化之事。我若任职方员外郎,可最大程度地了解形势,帮到阿兄。”</p>

杨国忠眼珠转动,问道:“真帮我?”</p>

“我们已经在一条船上了。”</p>

~~</p>

一场大雨之后,晴空万里,天气更热了一些。</p>

皇城,尚书省,柳树梢头,有鸟儿在叫着,像是在迎接夏天。</p>

六部便属于尚书省,又分为二十四司。</p>

刚上任不久的兵部侍郎韦见素看过手里的公文,抬头看向眼前的职方郎中崔光远,道:“把职方员外郎唤来。”</p>try{ggauto();} catch(ex){}

“喏。”</p>

崔光远原本还在汇报事务,不明白这位韦侍郎如何还识得职方员外郎,此事可不太好办。</p>

不一会儿,一个满头灰发的袍官员被领了进来,颤颤巍巍在韦见素面前行了一礼。</p>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