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面的文章题目,读书人目瞪口呆。他原来第一篇已经够夸张了,谁知道接下来的更难以置信。五年让百姓吃饱饭?读书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只是转念想到能亩产五十七八石红薯,以往的观念动摇了</p>
也许还真能做到……</p>
一份报纸,让整个长安城都沸腾了起来。</p>
“兴农伯究竟是何人?竟然培育出这等产量的红薯?”</p>
“亩产五十多石的红薯,那将是什么样的神物?”</p>try{ggauto();} catch(ex){}
“红薯我知道,我家里就有几个,是兴农伯给的!”</p>
“我们都能吃饱,老夫无法想象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象?”</p>
“五年解决我们的温饱问题,读报的,你确定没读错?”</p>
“陛下怕不是失了智吧?数千年以来都没解决的问题,他张张口就解决了?”</p>
“是极!圣上得位不正,还好大喜功,我看唐朝是要亡了!”</p>
拿到报纸的人,反应不一样。亲眼看见红薯收获的深信不疑,没有亲眼看过的充满怀疑。为此,两波人还当街对骂起来。</p>
其实,很多人一看到亩产五十多石的粮食就不信了。他们无法想象,这种产量的粮食究竟是什么样的。至于下面所说的五年解决温饱问题,他们觉得是陛下失了智。</p>
不信的人开始打听,开始核实。当日看到红薯收获的人都有红薯,一些人见到红薯后,再听这么多人说都信了。转而到处传播红薯真的是有这么高的产量,说的就跟自己亲眼见过似的。</p>
经过这些人的传播,整个长安更沸腾了。百姓们高兴的就跟过节一样,纷纷期待这红薯种子的到来。</p>
当然,还有一些人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认为这是假的,是陛下好大喜功吹出来的东西。有理有据的,很是令人信服。经过发酵,这些意志坚定之辈见无法改变别人的想法。便在街道在酒楼等各个场所骂李世民好大喜功,骂陆玄是佞臣。</p>
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这件事情闹得很大,大到李世民不得不发了圣旨解释这件事情。</p>
然而,有一些人不信就是不信,任你怎么说都没用。碰到这种人,李世民直接让人查底细,底细不干净的都抓进监牢里。特别是世家的人,更是要抓。因为此,朝堂上还大吵了一架。</p>
“陛下!这种事情你应该先跟我们说的!”房玄龄的脸色很不好看,身为宰相的自己,最后事情不闹大他还不知道。</p>
“朕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波澜!”</p>
想到那些依旧不信的人,李世民愤恨不已:“那些人端是可恨,朕都发圣旨了,他们还是不信。”</p>
几位宰相心里嘀咕,若不是亲眼所见,他们也不信。</p>
“陛下,现在民间谩骂的,一是文章没有丝毫文采,二是他们觉得你好大喜功,三是赋税多收引起的问题。”房玄龄现在也有些头疼,第一个第三个还好说,就是第二个他也想不到怎么证明。</p>
听到这话,陆玄摸了摸鼻子,文采?要啥子文采?扯那么多华丽的辞藻,百姓看不懂又有何用。再说,他不玩标题党就算好了。</p>
“房相无需担忧,不信的人终究是极少数。等到明年育苗基地的红薯丰收,让长安城的百姓观看一遍就知道了。至于地方官员、乡绅勋爵私自加税征税的问题,我建议严惩不贷!”陆玄一脸严肃的说道。他也想不到,在长安城脚下,就有这么多私自加税的官员和征税的乡绅勋爵。</p>
“兴农伯所言极是!这些人不管他是国公还是一介小吏,都严惩不贷!”李世民盛怒不已。他轻徭薄赋就是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现在倒好,赋税没减下来,百姓反而还要多缴!面对百姓的质问,李世民感觉脸火辣辣的疼!</p>
这些人不但是打他的脸,还挖他的江山!</p>
果然如陆玄所说的,君王再贤能,利民的政策不能让百姓知道。所有的夸赞都只是出自官员的口,至于从百姓口中出的,很有可能不是夸赞,而是恶骂。</p>
曲解国策,果然是地方官员等人拿手好戏!李世民眼中寒光越甚!</p>
“陛下,老臣倒是觉得,最大的问题是狗屁不通的文章。”</p>
喜欢大唐快餐店请大家收藏:大唐快餐店笔下文学更新速度最快。</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