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方逸继续缓缓道来:“游牧民族的生存之道,其背后所蕴含的知识量,实则浩瀚如海。</p>
就拿一头牲畜来说,从选种、阉割、分群、交配、接生到治病,</p>
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大量的智慧,而且这些知识还在不断地变化与更新。</p>
不仅如此,还需要考虑牲畜的群体行为。马、牛、羊,这些群居动物,</p>
如何借助头羊、头牛的领导力,以及动物群落中的微妙关系来有效地管理它们。</p>
在养殖过程中,牲畜之间的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p>
以养羊为例,既要养绵羊,也要养山羊。</p>
绵羊吃草时往往固定在一个地方啃食,容易对草场造成过度伤害。</p>
但是在绵羊群中混入一些山羊,山羊的活跃性就能带动绵羊缓缓移动,从而避免对草场的过度破坏。</p>
再有,同样是吃草,也有先后之分。</p>
要先让牛和马吃,因为它们的吃草位置较高。</p>
等牛马吃过后,羊再吃底下的部分。</p>
羊会直接啃食草根,如果羊先吃,那么牛马就无从觅食了。</p>
这些仅仅是对游牧民族生存智慧的一个粗略概括。</p>
实际上,每个民族的文化和生存方式都是复杂而多元,绝非简简单单的一个想法就能概括得了。”</p>
苏辰小声嘀咕道:“小说嘛,不用太讲究逻辑,平时消遣放空身心而已...”</p>
一旁众人听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
老年方逸继续缓缓阐述道:“至于为什么中原在打败草原之后,却并未选择统一草原。</p>
实在是因为秦汉时期,没有这个条件。</p>
不论从文化,还是从经济角度来看,都没有意义。</p>
“还是要从‘何为汉人’这个话题说起了。</p>
汉人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在汉朝以后才逐渐形成。</p>
而汉人的定义,并非仅仅基于血统。</p>
华夏历史上,各种民族迁徙、同化、融合的过程层出不穷。</p>
中原人的血统中大多都掺杂着其他民族的成分,因此从血统上来说,很难界定谁是纯粹的汉人。</p>
汉人的定义,其实是基于儒家文化。</p>
只要接受儒家文化,并按照儒家文化的指导去生活,就被视作汉人。</p>
“儒家文化在文明史上非常特殊。</p>
它是华夏最朴实的价值观,也是将华夏民族紧紧连接在一起的纽带。</p>
与其他文明的宗教不同,儒家文化的载体并非个人认同。</p>
相比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一神教来说,信徒只要信了耶稣或安拉,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按照一个虔诚的信徒的方式来生活。</p>
即使流落到荒漠,孤身一人,也不影响他的信仰。</p>
甚至会因此更加虔诚,否则他的精神就会崩溃。</p>
“然而,儒家文化却要求个体必须生活在一种特定的人际关系结构当中。</p>
比如‘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规矩,都是对某种人际关系的具体规定。</p>
脱离了人际关系,这些规矩就无法展开。</p>
一个人如果独自隐居,还让他遵守三从四德,那显然是做不到的。</p>
“儒家文化所要求的这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强的地理依赖性。</p>
需要有比较稳定的家庭组织作为基础,也就是定居。</p>
而定居的前提是农耕。</p>
但农耕又有一个最硬性的约束条件,是年降水量。</p>
在中原,如果一个地方的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农耕就难以维持生计。</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