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将军,前面起火了,好象是倭寇。”打头的士兵转过身来,对着后面身着三品盔甲的将军喊道。</p>
这位身穿三品盔甲的将军便是浙江都司参将戚继光,昨天等萧墨轩出发去富阳之后,谭纶便接到临山卫明军信报,说是有一伙倭寇约数十人,疑似往富阳方向窜去了。于是立刻命戚继光提上五百精兵,火速赶往富阳。</p>
“走。”戚继光顿了下马,从腰间抽出配剑来,一抖缰绳,又纵马向前跃去。</p>try{ggauto();} catch(ex){}
湾底村里,周牛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吃惊看着一群官兵杀了进来。</p>
这群士兵进了村子以后并不急着挥刀直上,而是以五人为一组,站列开来。一名手执狼筅的士站在最前面,后面跟着的是长矛手,长矛手身边又护着短刀手,左右两边又各有一名士兵手执大盾护卫侧翼。</p>
这个阵势叫做三才阵,是戚大将军近日刚琢磨出来的几个阵法中的一个,最适合在狭窄的地方和追击敌人的时候用。琢磨出来以后还没有用过,正好遇上了这么一伙倭寇,便拿了他们做试验品。</p>
龟田次郎带着的这群倭寇,也没想到明军会来的这么快,吃了一惊以后,立刻丢下手里的财物,抡起刀也迎了上去。</p>
这群倭寇并不是新倭,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明军。所以虽然看到眼前的明军人多势众,却还想着能和以前一样冲砍一阵,杀出条路来。</p>
明朝中后期的倭寇之所以能够横行东南,明军军治松懈自然是一个原因,还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在于倭寇手中的刀。</p>
倭刀,是以唐刀为原型发展起来的一种砍刀,长短并不局限,一般的倭寇身上一般也都佩上长短各一把,长刀用来砍削,短刀用来刺劈。倭刀的最厉害之处在于采用了从中国唐代流传下来的包钢技术,用这种技术打造出来的刀具锋利无比,唯一的缺点是成本太高,当年差点没把大唐朝也弄的破产。所以到了明朝,军备上很少用到包钢的武器。</p>
明军常备的武器是木柄的矛,长矛适合大规模野战,但是小规模的混战中,长矛的木柄往往被倭寇手中的砍刀削断,从而落了下风,死伤极重。</p>
不过,今天这帮倭寇遇见的明军,并不是往日那种清一色的长矛队。</p>
当先一把狼筅,伸出五米开外,械首尖锐如枪头,械端有数层多刃形附枝,呈节密枝坚状,附枝最短的也有好几寸。杆身用沸油浸泡过的竹竿所制,即使是倭刀,也难以砍断。阵中的短刀手,执的是厚背大刀,倭寇手里的倭刀和这种厚背大刀相磕,一碰即断。</p>
当先冲过去的一批倭寇,还没冲到明军身边就被狼筅绊倒,一边的长矛手毫不留情的狠狠刺下。有几个比较灵活的倭寇好不容易躲过了狼筅,贴了上去,却被盾牌死死抵住,盾牌手身后的短刀手闪出身来就是一刀。</p>
几乎就在瞬间,已经有上十名倭寇倒在了血泊当中,而对面的明军却是,毫发未伤。</p>
这一场阵势不但吓坏了这一帮倭寇,也吓坏了周牛山这批打手。</p>
“跑啊。”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惊呼,周牛山手下的这一批打手纷纷扔下手上刚抢到的东西,撒开了腿就向北逃去。</p>
周牛山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和面前这帮官兵相斗绝不会有好下场,而且自己身上还穿着倭寇的盔甲,又和倭寇“一起”打劫,即使说破了天也不会有人相信自己不是倭寇。于是也顾不得其他,只跟着人群一路狂奔。</p>
明军正被那帮倭寇缠住,一时来竟不及阻拦,被他们窜出村去。</p>
这一帮打手一跑就是好几里地,回头望望,见明军还没追上来,这才稍微松了口气。</p>
“这……这……这回……差点栽了。”周牛山扶着路边的小树,大口的喘着气。</p>
“老大……不……不能……不能停。”一边的打手却仍是不放心。</p>
“歇……歇会,一小……会。”周牛山一边说着,一边扯就要动手扯下身上的倭甲,“把这些……全……全丢了。”</p>
“哎。”打手们听老大这么说,也觉得挺有道理,脱了倭甲,自己就是完完全全的大明子民了,即使后面的明军追上来,兴许也能糊弄过去。</p>
于是一个个扔下手中的刀,手忙脚乱的去脱身上的倭甲,居然没有察觉有一彪人马从北面靠了过来。</p>
“什么人?”一阵并不算太响的叫声,传进了周牛山的耳朵,可这声音对于此时此地的打手们来说,简直无异于平地惊雷。</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