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p>
韩王的出现令众人连忙上前行礼。</p>
“孤与你们说过多次,孤虽是大明亲藩,然与诸位一样都是这山野间的亡命汉。论治军,孤不及二位;论谋略,孤也不及李帅、郝帅、袁帅;论胆色,此间山中任何一人都不弱于孤。如此,孤有什么值得你们行礼的,难道就因为孤姓朱?”</p>
韩王摇头上前将洪部院、潘监军一一扶起。</p>
当真是拗不过这二位。</p>
有时倒觉得同郝摇旗、袁宗第那帮粗人在一起,比同这两位大明朝的真正重臣在一起要舒服许多,也自在许多。</p>
起码不必搞那么多繁文俗礼,弄得大家都不自在。</p>
就眼下这形势,说是山大王好,还是草台班子好?</p>
因事而化,因势而新,才能因时而进。</p>
老抱着过去的一套,除了自束手脚还能有什么作为。</p>
所以在听说监军潘应龙派人将屡立战功的王耀武带到燕子寨,韩王立时便担心潘应龙“自毁长城”,这才不顾个人安危赶来。</p>
潘公公起身时问了一句:“殿下是从主寨来的?”</p>
“听说你把耀武叫了过来,我能不过来看看?”</p>
韩王拍了拍自己的膝盖,苦笑一声道:“刚才下坡时走的急了险些摔下去。”</p>
王五忙朝韩王身上看去,发现竟是破了几处,且韩王脸上明显有擦伤,明显是摔了一跤。</p>
应是收到自己被监军“传讯”消息怕出意外着急赶来所致。</p>
心下不由一暖。</p>
这位韩王是识大体,知大局的,至少在战略眼光上看得比一般人要长远。</p>
当初韩王提出“正衣冠、复燕京者可为中国共主”,可以说是统一战缐的集大成者。</p>
纵是王五都无法比肩。</p>
单此一句,不仅能结束明末以来反清各家的矛盾,也能令清营内部的实力派们产生动摇。</p>
四川绿营那帮脑后长反骨的家伙为何肯借路助战,原因不就是他们也看到了韩王所提于日后的重要性么。</p>
明朝实质已经灭亡,于其抱着一具躯壳放弃最后的机会垂死挣扎,不如就地埋葬换取新生。</p>
王五提出的和谈只不过是在韩王宣言基础上实施的更加具体,也更具操作化的手段。</p>
本质上并没有偏离正衣冠、复燕京这一准则。</p>
无非是以拖待变。</p>
复汉人天下而非复明室天下,也是基于此法理。</p>
为何非要当众说自己是为复汉人天下而战,而非复明室天下而战,在于这两个说法涉及到“保国”还是“保天下”。</p>
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p>
意君臣自谋,与天下百姓无关。</p>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p>
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当参与其中。</p>
王五就是想劝说洪部院、潘监军以天下为重,暂时舍弃明室隐忍以待。</p>
否则一昧强调保国,那剃发乃至和谈一事,真就是叛徒行径,难以解释清楚。</p>
现在看来,韩王对于“权变”应是领悟,并支持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