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颔首,似见怪不怪。</p>
他拍了拍手,像是拍灰一样,将手中的一些面饼屑拍掉,又用一块抹布擦了擦手。</p>
这才再度看向朱标,道:“咱大明自立国以来,就一直不受这些儒生待见,私底下不知多少儒生骂咱,咱其实心里跟明镜一样。”</p>
“不过咱不怕。”</p>
“咱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还能被这些儒生骂死不成?”</p>
“就现在,天底下都不知有多少儒生想着元人再度打回来,将咱的大明给灭了。”</p>
“当年咱攻破元大都时,城中多少的士人、文官为蒙古人摇旗呐喊,多少人殉元啊。”</p>
“咱都看在眼里。”</p>
“从那时起,咱就知道,这些儒生是喂不饱的,他们只想要跪下去效忠那些胡人。”</p>
“不过咱手中有刀。”</p>
“他们胆敢在咱眼底下跟胡人去眉来眼去,咱都给砍了,咱也不想着让这些人效忠咱,效忠大明。”</p>
“咱只是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让他们乖乖替咱办事,办好了,咱有赏,办不好,咱就杀了。”</p>
“咱不惯着!”</p>
朱元璋声音很冷,带着阴冷的杀意跟不屑,这股杀气,近乎是不加遮掩跟赤裸的。</p>
他也不觉得自己这做法有错。</p>
相较信人。</p>
他更愿意相信手中的刀。</p>
朱元璋抬眸,将眼中杀意收敛起来,重新恢复到最初的漠视态度,道:“给咱说说吧。”</p>
“这人是怎么骂咱大明的,又是怎么给胡人呐喊招魂的。”</p>
朱标摇头。</p>
这次父皇猜错了。</p>
这人不是为元人摇旗呐喊,也不是为北逃的大元招魂,而是针对的父皇跟大明。</p>
朱标道:“这人非是为北元那些蒙古人声张,而是只为反对父皇跟大明,认为大明必亡于农民起义。”</p>
“因为父皇不爱民。”</p>
朱元璋嗤笑一声,满眼的轻蔑跟不屑,若是其他,他或许还会想想该怎么反驳,但说他不爱民,简直就是无稽之谈。</p>
这根本用不着他反驳。</p>
也无人会信。</p>
他这一辈子最大的得意跟自豪,便是爱民之举,得到百姓爱戴,过往每有百姓夸赞,即便只是官员呈上的奏疏,都能让他高兴好一阵。</p>
他出身底层,深知民间疾苦。</p>
若是不爱民,岂会以百姓为重?又岂会早早定下对百姓征收的田租,又岂会一而再的减免苛捐杂税?</p>
朱元璋不怒反笑道:“咱不爱民?呵呵,历朝历代的帝王里,咱才是最爱民的,汉文帝都不如咱。”</p>
“要不是咱,天下这些百姓,还活在元人的铁蹄之下,民不聊生,要不是咱,恢复中华,咱这大好河山也早就完了。”</p>
“眼下咱大明朝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安定,咱也定下了子子孙孙不得加税的祖训,百姓会造咱的反?”</p>
朱元璋对这些话嗤之以鼻。</p>
朱标也道:“父皇对天下的功业,根本不是外人知晓的,这些流言蜚语也终上不得台面。”</p>
“只能让人发笑。”</p>
“不过这人的确似跟过往的反明之人不同,他在那篇文章上对父皇创下的功业做了一个评价。”</p>
“称父皇对天下的治理,为洪武之治,足以跟历史上其他盛世大治比肩。”</p>
闻言。</p>try{ggauto();}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