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战不能胜,留下史凯文这个祸害,己方的士气会大大受挫,史凯文那边的士气则会大大提升,双方的形势都有可能发生逆转,上官秀不会让这种变故出现。
且说李博,独自一人离开厚安,去往平政,在半路上,他又把叛军的军装、盔甲换上,还是一副叛军的装束,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日,李博抵达平政。
现在贞西军大军压境,平政这里也是高度戒备,城门紧闭,吊桥高悬,城头上的守军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平政是一座小城,城内的百姓不足两万,而现在守军比百姓都要多。
目前聚集在平政城内的叛军上上下下有两万五千人左右,史凯文对军事并不是一窍不通,他当然明白平政对于西京的重要性,只要有平政在,攻打过来的贞西军便不敢越过平政,直取西京,否则的话,贞西军便要面临腹背受敌,后勤补给被断的危险。而贞西军在攻打平政的时候,也不敢全力攻城,他们还得时刻提防着西京方面的出兵增援。
总之,平政和西京近在咫尺,互相犄角,贞西军无论先打哪一边都很是头疼,都要有所保留,施展不出全力,只要把战事拖上个一两月,贞西军自身粮草不足的问题就会浮现出来,到时己方便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于这样的谋略,史凯文没有安排手下的叛军去分守各城,他心里明镜似的,己方想守也守不住,只会被人家各个击破,他把可用的全部兵力都集中在西京和平政,打定主意,要在这里与贞西军决一死战。
平政城头上的守军看到有一骑直奔己方而来,没有立刻放箭喝阻,直至李博策马狂奔来到城门前,城上的叛军才射出一箭,钉在地上,接着,城头有人大声喝问道:“来者何人,报上名姓!”
“瞎了你们的狗眼,老子是佩城副将,李博,快快打开城门,放我进城!”李博扬头望着头顶上方的叛军,喊喝道。
佩城的副将?佩城不是已经被贞西军攻陷了吗?一名叛军从箭剁后探出头,吆喝道:“佩城早在十多天前就已沦陷,你又是怎么跑出来的?”
“你休要啰嗦,我是王瞳王大人的同乡,你快让王大人出来见我!”李博满脸不耐烦地说道。
听说他是王瞳的同乡,城头上的叛军不敢怠慢,问话的那人说道:“李大人,你稍等,我们立刻去向大人禀报!”说话之间,城头上有叛军噔噔噔的跑下城墙,去往城主府报信。
过了有小半个时辰,一名顶盔贯甲的将军出现在城头,这人三十出头,生得眉清目秀,相貌英俊。他手扶箭剁,向城下望了望,看到城前的李博,他问道:“城外的可是李兄?”
李博和王瞳之间的关系的确很熟,李博只告诉上官秀他俩是同乡,但没有说他二人当初是一同投靠的史凯文,只不过差别在于王瞳深受史凯文的倚重,平步青云,一路高升,而李博则属于被遗弃的那一个,只做了纪开的一名副将,而纪开也只是名小小的城主兼城尉而已。
都是同乡,又是结伴投靠的史凯文,结果他二人的地位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李博的心里又怎么可能平衡,又怎么可能不嫉妒,不怨恨。
他给上官秀献策,挟持王瞳的家人,即可以看成是他保命求生的随机应变,也可以看成是他对王瞳的报复。
心里对王瞳又嫉又恨,但在表面上,李博丝毫不会表现出来。他扬起头,看向城头的王瞳,眼圈一红,眼泪滴淌下来,活像见了亲人似的,颤声说道:“王兄,我……我终于见到你了……”
看到城下的来人确是李博没错,王瞳对左右的军兵急声喝道:“立刻打开城门,放下吊桥!”
王瞳下令,周围的军兵们纷纷答应一声,搬动闸锁,先是打开双层城门,而后又把吊桥慢慢放了下去。
随着吊桥落下,王瞳快步从城门内迎出来,走到李博近前,将他上下仔细打量一番,问道:“李兄,你这是……”
在来时的路上,李博特意把自己弄得蓬头垢面,他费力地翻身下马,踉踉跄跄地来到王瞳近前,身子向前一倾,险些扑倒在地上,好在王瞳手疾眼快,把他搀扶住。
李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道:“王兄,我以为我会死在贞西军的手里,再也见不到你了……”话未说完,身形一阵摇晃,摇摇欲坠,站都站不稳。
王瞳面色一正,搀扶住李博的胳膊,说道:“李兄,不急,我们先进城再慢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