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满唐华彩 > 第390章 国本动摇

第390章 国本动摇(1 / 2)

当受惊的大象撞翻了花灯,火焰燃起,李琮因站得位置太前,连忙跑到了一旁的庑廊下。</p>

转身见一红衣小娘子跃上象背,他不由拍手叫好。</p>

“好!”</p>

一片混乱之际,忽有人到了李琮身后,问道:“庆王还在这看表演呢?”</p>

李琮回过头,黑暗中见来人高挑,先以为是薛白,之后上下打量了对方一眼,眼神中浮现出疑惑之态。</p>

“是薛郎让我来,有一句话转告庆王。”</p>

“什么?”</p>

“废太子就在今夜,请庆王早做准备……”</p>

李琮乍然听闻这消息,惊喜不已,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发现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花萼楼前的乱象吸引。</p>

他遂与来人隐入角落的阴影中,低声嘀咕了几句。</p>

李亨不知他们说的是什么,等了等,待殿内重新安静下来,方才继续告罪。</p>

“你是在说朕错了?”李隆基问道,“三庶人天下冤之,唯朕不知,你是指朕老糊涂了,不辨是非了?”</p>

虽有子孙数百人,这份关心却是他所缺少的。</p>

其中好像有这两个关键的词语,又像是没有。</p>

因为李亨一直被幽禁在少阳院,出宫的机会不多,有几次偷偷会晤李齐物,都是带着一家人到道观上香。这办法还真是可行的。</p>

李亨心灰意冷,应道:“错的是孩儿。”</p>

他们小声说着话,偶然间有风把话语吹到了李亨耳中。</p>

李隆基虽勃然大怒,但再生气也不至于现在亲手斩杀李亨,既决心要废储,此时看着李亨就像是看着一块没有政治生命的木头。</p>

据袁思艺透露的消息,李俶今夜去见了李齐物,怕是很难保住了。但,李倓与杜五郎交好,倘若推到李倓头上,是更容易把罪名推到薛白头上的。</p>

过了一会儿,陈玄礼走回了李隆基身边,附耳禀报了一句。</p>

李隆基依旧不屑于这些证词,但,他耳边却回想着方才陈玄礼所说的话。</p>

李亨无视这样的讥讽,心想着该推出谁来承担圣人的怒火。他虽有好几个儿子,但有份量且牵扯到这些事里的只有两人,长子李俶、三子李倓。</p>

“孩儿见有烟花惊了吉象,想必是烟花使出了差池。”李亨这次竟很有担当,抢先回答,“出了乱象之后,孩儿便得到召唤,为应对父皇问话,便问了薛白,他却说,李齐物欲刺驾。”</p>

“父皇只怕不知。”李亨也许是自知储位难保了,跪在那又道:“父皇废杀二兄、五郎、八郎以来,世人莫不冤之。不仅是孩儿,换作哪个兄弟继位,都会平反此案以树立威望。孩儿身为储君,却要陷入不义、不孝之地步。”</p>

高力士代为叱问道:“太子一进殿便要自请让出东宫之位,可是承认了与李齐物有勾结?!”</p>

李亨终于说完了,因被算计了太多次,他显得如此熟练、乖巧。</p>

李隆基根本不屑于这种假惺惺的解释。</p>

而一旦圣人的心思被这个“不对”所吸引了,就会容易下意识地忽略李亨心存悖逆之事,注意力被转移到别人身上。</p>

“孩儿有罪,明知李俶、李齐物要在今夜搞出动静构陷臣僚,却未出面阻止。”</p>

这问题让袁思艺有些惊恐。</p>

对木头撒气没意思,他遂招招手,让袁思艺近前来,问道:“回答朕,他方才见过谁吗?”</p>

“说。”李隆基道:“你们瞒不住朕,朕的皇位不是唯唯诺诺等来的。”</p>

~~</p>

勤政楼,大殿内只有寥寥五人。</p>

在宫中,宦官走路与禁卫走路声音完全不同,宦官的脚步轻如猫,禁卫披着甲胄,脚步声重如大象。且禁卫到了殿外复命,往往是有重要之事,此时听得外面的脚步声,陈玄礼便告了罪,到殿外去询问。</p>

“孩儿的长子李俶,与薛白争风吃醋,有私怨,得知薛白担任烟花使之后,想要陷害薛白。”</p>

哪有要被废的太子还指定下一个储君人选的?这不对。</p>

如同韦坚案、杜有邻案一样,太子若是再次自断一臂,也许能搏得圣人的原谅。</p>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最大的罪状是方才得知“变天了”还一动不动,置圣人生死于不顾,此时在做的就是解释好他所认为的“变天”是何意思。</p>

——“禀圣人,建宁王在烟花燃放之时,跑到了花萼楼对禁卫提醒或有人将要刺驾,已被拿下了。”</p>

“建宁王……花萼楼……”</p>

这种对峙的氛围中,高力士不由为李亨捏一把汗。</p>

“不敢瞒父皇。”李亨有些犹豫着,道:“我教导无方,生养出了不孝的儿子……”</p>

一整夜,终于有一个人做了一件对的事,让李隆基感受到子孙当中,还是有人是关心他,真正在乎他的安危的。</p>

给李亨思忖的时间不多,他沉吟着,正打算继续开口,殿外隐隐传来了沉重的脚步声。</p>

圣人要知道一切。</p>

这算是今夜发生在兴庆宫的又一桩隐秘的小事,但不知花萼楼内外还有多少双眼睛正在仔细探寻着每一个人的秘密,报于圣人。</p>

袁思艺听闻,暗叫高明,知太子这是要把罪责推到某個儿子身上。</p>

“你生养出了不孝的儿子?”李隆基脸上浮起讥意,道:“朕也一样。”</p>

袁思艺感受着圣人身上的杀意,反而在心中暗暗叫好。他算是看出来了,李亨这一手应对太聪明了,比任何解释都有用。</p>

同样是舍一个儿子,舍长子相当于认了罪,舍三子则还有翻盘的机会。</p>

也许是越缺什么就越在意什么,李隆基身上的杀气终于消褪了许多,叹息着开了口。</p>

“今夜,朕忽然想到了朕的长兄啊。”</p>

闻言,李亨悲伤地闭上眼,他知道自己的请求被圣人答应了,他艰难地保住了性命,但马上要丢掉比他性命还重要的太子之位。</p>

因李隆基说的“长兄”正是“让皇帝”李宪,太子不愿再当太子,让位于兄弟,这在大唐是有先例的。</p>

问题在于,李隆基已经废过一次太子了,且李琮收养的是李瑛的儿子,李隆基真的会这般轻易就把储位交到李琮手里吗?</p>

李亨正悲中从来,却很快就反应过来,这还不是最后的决定,当着几个心腹的面感慨一句,只能算是透露心意,不是正式旨意,这是试探,试探他与李琮的反应。</p>

“孩儿愿学大伯!”李亨当即行礼。</p>

他已经尽力了,剩下的,只能等敌人犯错。</p>

“好。”李隆基成全了他的心意,吩咐道:“去把李琮招来。”</p>

……</p>

因李琮那被抓伤之后的丑陋长相,李隆基与这个长子并不亲近。</p>

而很久一段时间里,李琮自知没有希望成为储君,养成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单纯性格。当然,他未必是真的单纯,只是看起来城府没那么深。</p>

不像李亨,一看就是每天在琢磨着怎么当皇帝。</p>

尤其在今夜,两个儿子一对比,李隆基竟是感到对李琮颇为满意。</p>

当他活到年近七旬,已不再苛求储君的长相了,立李琮为太子最大的障碍反而是他那几个养子。</p>

可方才李亨所说的话虽然大逆不道,却有几分道理。三庶人案天子冤之,这不假,否则武惠妃也不会死了。</p>

倘若……倘若他有朝一日贺崩了,新君确实很可能会平反三庶人案。既然如此,倒不如就让李瑛的儿子来,反而对他的身后名有好处。</p>

这决定并不容易做,换太子毕竟是大事,还得要观察。</p>

“孩儿请父皇安康。”</p>

李琮入殿就看到跪在那的李亨了,心知薛白所言不错,今夜储位果然要有变动。他走到了李亨身旁,努力摁耐住心中的激动,以平静的语气问安。</p>

他自以为掩饰得很好,然而,他太缺乏权术斗争的经历,只目光间的微微闪烁,已出卖了他的心情。</p>

李隆基微微眯着眼,观察着,意识到李琮已经提早知道了他今夜想废立太子。可这决定,连他都是不久前才下的,李琮又是如何知道的?</p>

除非,正是李琮算计了李亨。</p>

带着这想法,李隆基再次招过高力士吩咐了几句,命他仔细查探。</p>

这般大事,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决定下来。李隆基一挥手,自摆驾去歇息,命散了宴席,独留下一些与此案相关的人员。</p>

~~</p>

御宴结束,官员们山呼着“天长地久”的祝寿词,出了兴庆宫,言谈间还在为今夜见到的诸多表演与盛大的烟花而兴奋。</p>

这种兴奋还蔓延在长安城中,因为满长安的人们几乎都看到了烟花。除了兴庆宫,城墙上也有燃放烟花,把圣人长寿的好消息分享于百姓。</p>

唯有寥寥几个官员,察觉到了一些不对劲来。</p>

“今夜算是出事了吧。”</p>

“你是说那烟花惊了大象,差点冲撞了人群?”</p>

“我方才留意到,有内侍把中书舍人薛白留下来。”</p>

“那是他这烟花使差事办得妥当,听闻贵妃很喜欢今夜的烟花,该是留他问询。”</p>

“没发现太子也未出宫吗?”</p>

这样的议论一开始只在极小的范围内展开,但没过两日,朝堂上便有了传言,有说太子纵容李齐物意图行刺的,也有说天降详瑞,太子以体弱多病为由请让储位。</p>

消息不知是从何处传出来的,似乎是宫廷在试探朝野的反应一般。</p>

倘若没人态度强烈地支持太子,圣人也许真会废了太子。可事实上,那些能为了支持太子而态度强烈之人,这些年已经都被李林甫剪除了。</p>

眼下是圣人独断朝纲的时局。</p>

~~</p>

鹰狗坊。</p>

宫中有五坊,由闲使廄使押主管,以供圣人时狩,分为雕坊、鹘坊、鹞坊、鹰坊、狗坊。鹰狗坊是对其的统称,因此地空闲,宫中有重要人物犯了错也会被关进来。</p>try{ggauto();} catch(ex){}

上次被关在这里死掉的皇子有李琰、李琩。</p>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