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条河叫红柳沟,因为部分河段生长着红柳。</p>
它从荒凉的戈壁滩穿过,水源为融化积雪和沿途泉眼。由于水源的不稳定,以及蒸发量太大,每年都会季节性断流。</p>
此时此刻,已经接近断流季节。</p>
从星星峡到这里,红柳沟属于“第一大河”,中途全靠几处泉水得以维持生命。</p>
所以,它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p>
在明军攻克伊州城之前,红柳沟会是明军唯一的饮用水补给地。而挡在这里的寨堡,也是明军必须拿下的据点。</p>
西辽军队朝着红柳寨徐徐撤退,吴玠的部队则一路加速追击。</p>
吴玠的八百骑兵当中,三百为轻甲游骑,五百为中甲骁骑。</p>
在步兵战车追击的时候,这八百骑兵也出去保护两翼。他们不需要歼敌多少,只略微迟滞敌骑侧绕即可,防止战车步兵来不及变阵而遭侧击。</p>
为了掩护己方主力靠近红柳寨,萧查剌阿不把所有骑兵撒出去。</p>
这些杂牌骑兵已不敢靠近战车,但仗着数量众多却敢冲击大明骑兵。</p>
八百明军骑兵并不恋战,操着弓箭且射且退,把西辽杂骑引向战车的前方和侧前方。</p>
“呜呜呜~~~”</p>
无数西辽骑兵号角声四起,贵族或酋长距离车阵五六百步,就吓得连忙率军掠去其他方向。</p>
他们被战车打怕了,根本就不敢靠得太近。</p>
对于敌人如此胆小怕死,吴玠也感觉有些无奈。敌军的骑兵太多了,他不得不稍微变阵,导致无法快速追击敌方主力。</p>
事实上,西辽步兵在撤退过程中,除了中军那些精锐之外,大部分步兵已经没有阵型可言。</p>
他们乱糟糟的朝着红柳寨奔跑,前不顾后,左不顾右,将领根本无法约束。</p>
如果吴玠手里有两三千骁骑,此时就可以直冲过去,杀得西辽步兵全线崩溃。</p>
终究是骑兵不够。</p>
从星星峡到这里太难走了,作为先锋部队不可能带太多骑兵。他们的战车、火炮、弹药已极难运输,若再有数千骁骑的后勤拖着根本走不快。</p>
一万多杂兵乱糟糟的逃到红柳寨附近,而萧查剌阿不亲率精锐步兵断后,又让九千多西辽杂骑迟滞明军。</p>
耗时许久,西辽全军退至寨堡重新列阵。</p>
“粮草全留在寨中,加派一千五百人守寨!”萧查剌阿不迅速下达军令。</p>
他们从百余里外的伊州城赶来,并没有带太多粮草辎重。仅能维持大军数日的粮草,此刻全都屯在红柳寨里面,正好留给守寨士兵继续使用。</p>
顺便,把红柳寨守军增加到4500人,不让明军轻轻松松占领此地。</p>
眼见明军车阵越迫越近,萧查剌阿不说:“骑兵留下迟滞,步军全部过河撤走!”</p>
他也没想过有序撤退,因为部队成分太杂了。</p>
却见大大小小的贵族,带着自己的少量精锐,以及无数没啥战斗力的杂兵,乱糟糟的争先恐后往红柳沟里冲。</p>
齐膝深的河水,很快就能蹚过去。</p>
河床全是碎石块,一旦到了断流季,就连河床也会变成戈壁滩。</p>
大约九千西辽杂骑,远远绕着车阵来回奔跑。只要战车敢变成却月阵或横阵前进,他们就会从四面八方冲来,逼着车阵调整阵型便拉开距离。</p>
吴玠被这种战术搞得很烦,西辽步兵他是留不下了,只能再留下一些骑兵尸体。</p>
“传令……”</p>
很快,明军车阵变成半月形加速前进,分出一半步兵在比较靠后的位置防御。</p>
那些绕后游弋的西辽杂骑,由于来自不同的部落,而且也没接到确切的军令,于是他们的选择各自不同。</p>
刚开始全都冲上来,想要吓唬明军将士。</p>
冲到一定距离,有的骑兵减速后撤,有的骑兵向侧方掠去。这种都是比较怂的,不敢冒险继续冲锋,生怕遭到车阵的打击。</p>
亦有少部分西辽杂骑,认为明军车阵来不及变阵防御,竟然抓住机会选择加速往前冲去。</p>
车阵,确实来不及。</p>
但骑兵已等待多时!</p>
只见三百明军轻骑、五百明军骁骑,组成三十多个骑兵小队。他们分成两股,以相对密集的阵型,朝着数量三倍于己的西辽杂骑冲去。</p>
这完全出乎敌人的预料,因为从打仗到现在,大明骑兵始终没有接战。</p>
他们下意识的认为,大明骑兵没啥战斗力。</p>
更糟糕的是,由于许多西辽骑兵撤了,选择继续前冲的骑兵,变成稀稀拉拉的好多股。他们的左右皆无友军援护,而且害怕遭受炮击,阵型极为分散,骑兵间距在八米以上。</p>
从数据上来看,是八百明骑冲两千多敌骑。</p>
真打起来,却是八百明骑分为两股,正在围歼局部区域的两百多敌军。</p>
骑兵大将杨政冲在最前方,他肩部的棉甲中了一箭,战马的轻甲也被射中两箭。此刻已冲进稀疏的敌骑阵中,一枪挑飞一个西辽骑兵,又撤枪横扫落一个骑兵,第三枪更是把一个酋长挑翻。</p>
这两百多西辽杂骑,几乎是瞬间融化。</p>
而后排的大明骑兵,却是减速掠向两侧更远处的敌人。</p>try{ggauto();} catch(ex){}
那些敌人,同样阵型松散,且近处无友军策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