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王夫人因见贾母那日在大观园不过着了些风寒,非大病也。请医者服药两剂,病即痊愈。命凤姐前来,嘱咐其预备送物于贾政。正商议间,贾母遣人来召,夫人王忙引凤姐儿前往。
贾母对王夫人笑道:“我派人找你过来,有件喜事:初二是凤丫头的大日子。前两年我本想替他操办,但总是临到跟前就有其他事务,错过了。今年人齐心顺,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好好乐一乐。”王夫人也笑道:“我也早有此意。既然老太太如此提议,我们就照此行事吧。”
贾母开心地说:“我有一新主意,既不失礼节,又可增添乐趣。我们效仿小户人家,大家凑份子钱来办一场生日宴会,众位意下如何?”王夫人忙道:“此法甚好,我们该如何出份子呢?”
贾母闻言更是欢喜,马上派人去邀请薛姨妈、邢夫人等人。同时叫人通知府里的姑娘们、宝玉、尤氏、赖大家的以及一些有头有脸的管事媳妇都来参加。众丫鬟婆子看到贾母如此高兴,也都非常欢喜,急忙各自去邀请宾客。
不到一顿饭时间,老老少少、上上下下的人便乌压压地挤满了一屋子。只见薛姨妈和贾母相对而坐,邢夫人和王夫人则坐在房门前的两张椅子上。宝钗姐妹等五六个人坐在炕上,宝玉则坐在贾母的怀里。底下满满当当地站了一地。
贾母急忙吩咐拿来几张小杌子,给赖大母亲等几个高年有体面的嬷嬷坐了。按照贾府的风俗,那些年高且伏侍过父母的家人,比起年轻的主子还有体面呢。所以尤氏、凤姐等都只能站在地下。那赖大的母亲等三四个老嬷嬷告了罪,都坐在小杌子上。
贾母笑着把方才一席话说给众人听。众人谁不愿意凑这个热闹呢?再说了,有乐意和凤姐儿亲近的,也有怕凤姐儿的,但不管是哪种,都乐意奉承她。而且大家都是拿出手的,所以一听到这话,都欣然应诺。
贾母首先开口道:“我出二十两。”薛姨妈笑着回应:“我跟着老太太也是二十两。”邢夫人和王夫人笑着说:“我们不敢和老太太并肩,自然矮一等,每人十六两罢了。”尤氏和李纨也笑道:“我们自然又矮一等,每人十二两罢。”贾母忙对李纨说:“你作为寡妇失业,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罢。”
凤姐笑着说:“老太太别高兴得太早,且让我们算一算账再揽这件事。老太太身上已有两分,这会子又替大嫂子出十二两,说着高兴,一会子回想,又心疼了。过后儿又说都是为凤丫头花了钱,使个巧法子,哄着我拿出三四倍子来暗里补上,我还做梦呢!”说的众人都发出了欢笑。
贾母笑道:“依你怎么样呢?”凤姐回应道:“生日还没到,我这会子已经觉得得不偿失了。我一个钱也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的那份我替他出了罢。我到那一日多吃些东西,就享了福了。”
邢夫人等听了,都说“很是”,贾母这才同意了。
凤姐儿又笑眯眯地说道:“我还有其他一句话要说。我想老祖宗自己出二十两,加上林妹妹和宝兄弟各出两份;姨妈自己出二十两,再加上宝妹妹的一份:这样倒也公平。只是两位太太每位出十六两,自己又拿少了,也不帮别人拿:这有些不公平。老祖宗可就吃亏了。”
贾母听后,呵呵大笑着说道:“到底是我的凤丫头向着我说话,这话说得很对;要不是你,我叫他们又给哄骗过去了!”凤姐笑着回应:“老祖宗只把两位太太的儿子媳妇各分一个,每位太太帮出一份就是了。”
贾母忙说:“这样很公平,就按你说的办。”
赖大的母亲突然站起来,笑着说:“这可真是反了!我替两位太太感到不值。在那边是儿子媳妇,在这边是内侄女儿,不向着婆婆姑姑,却向着别人:这儿媳妇倒成了陌路人,内侄女儿倒成了外侄女儿了!”
这话让贾母和众人都大笑起来。
赖大的母亲又问道:“少奶奶们每人十二两,我们自然也该矮一等,每人该出多少呢?”贾母听后说道:“这样不行。你们虽然位阶低一些,但我知道你们几个都是财主,钱比他们多。你们和他们一例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