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林淼惦记着的两名志愿者,男的叫李学松,27岁,是社区管委会的一名储备干部。女的叫刘琳,23岁,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网格员。
此刻,他们正在分头行动,一个在为社区居民代购药物,一个在跑楼。
林淼用语音通话联系上李雪松。
“喂,我就是前天跟你们要微信号的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我姓林……”林淼说。
“我记得,什么事?”李学松正在走路,微胖的他有些气喘。
“就是想体验一下你们的生活,积累点素材……”林淼十分热情地说。
“那你要到我们社区去报备,我做不了主的。”李学松回答。
“不是采访,就是体验生活。”林淼一听还要手续一时有些头大,有些着急了。
“那也不行,现在非常时期,每个居民应该尽量呆在家里的,你还是要报备一下的。”李学松认真地说。
“那……你给我个号码,我好联系。”林淼只好顺着对方的要求说,“或者我给你报备嘛。”
“这样,你到我们社区,去找一下郝主任,他这会应该在的,你给他说明一下情况就行,问题应该不大的,对媒体我们还是很支持和配合的。”李学松略带宽慰的语气。
林淼按照李学松的指点来到社区。
果然,郝主任在办公室。
一位中年人,即便在办公室里也是没有闲着,不是打电话就是在交代工作,林淼干等了二十分钟,好不容易见到他空闲下来,林淼赶紧见缝插针地走上前去。
“您好,我是李学松介绍的,我想来当一天的志愿者。”
郝主任抬头打量一下林淼,道:“我们现在人手紧张,欢迎有志青年加入志愿者队伍,但你只当一天的话……”有些为难。
“是这样的,”林淼掏出电视台的工作证,递给郝主任,“我是丁香园小区的业主,也是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主要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的生活来的,好为抗疫报道积累素材和经验,我们的任务也很重,只能抽一天的时间用来体验,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还真想扎下身来当一把志愿者,我觉得吧只有诗经能表达我此刻的心情,诗经是这么说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可以可以,”郝主任让林淼这么一打岔,将他的“工作证件”还给了他。“那你就跟李学松吧,但有一条,你先去接受一下上岗培训。”
林淼心头窃喜,连声道谢。
对林淼进行上岗前培训的是一名中年女士,她先是对林淼进行了一个体温测量,然后询问了一下林淼的近况,接着传达了有关抗疫的精神和要求,以及志愿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林淼用随身带着的本子做了记录。
女士对林淼的态度十分欣赏,夸奖他一番之后,算是结业。
林淼出门联系李学松。
“喂,学松啊,你们领导同意我当志愿者了,让我跟着你,给你打下手。”
“我接到郝主任的电话了,没问题,你现在在哪里?”李学松问。
“我已经出来了,在大门口……”
等林淼和李学松汇合的时候,已经是半个小时后,他在一家药房里找到正在等他的李学松。
看见林淼,李学松将自制的“褡裢”往身上一挂,起身出门。
林淼懵掉了,这形象跟铠甲勇士似的。
“要不要我帮你?”林淼主动示好。
“不用,”李学松摆摆手说,“你真来体验生活了?”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了起来。
李学松和刘琳是全国奋战在抗疫一线450万名专兼职网格员中的一员,疫情暴发以来,两人每天比较常规的日常就是上午8点到社区签到,整理打印当天的代购清单,9点集中配送,将物资分送给居民,11点领取盒饭,为社区工作人员送餐。下午1点直奔超市和药房,对照着清单配货取药。晚上6点开始网格走访,对存在的隐患风险进行记录,晚上10点,他们还要为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一份爱心宵夜,每天都是12点才能到家休息。
林淼的习惯就是先抓全貌,然后再从细节突破。
当他得知志愿者是如此高强度的忙碌一天,而且又是如此细碎平常,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林淼掏出手机看了看,微信步数显示,他已经走了接近4千步。
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你每天要走多少步?”林淼问。
“至少3万步,平均5万步是有的。”李学松习以为常,语气平静,没有半点炫耀的成分。
“是什么让你能够坚持下来?你的动力是什么?”林淼跟记者似的,已经进入了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