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文学网 > 历史军事 > 革清 > 第299章 解决问题(四)

第299章 解决问题(四)(1 / 2)

和韦伯谈工作,不知怎么就把孔不更叫来了。桌上很快放了不少纸片,每一张上头都写着名词。粮食、布匹、调味料、食盐、农具。甚至连碗筷都被写上。

最后这些内容被分成两部分,却没有泾渭分明。一部分内容被放到中间的线上,孔不更为难的说道:“主公,看来划分这些东西的标准还得变化点。单纯的生产能力划分好像不行。”

韦伯还是一脸凶恶,“生产力若不能作为标准,以获得的难易度为标准如何?”

孔不更一拍桌子,“妙!本该如此!”

第二天,这套东西被拿到委员会上讨论,很快就遭到了民政部门的质疑。

“这些东西咱们也能做,为何要从外面买?”

“香料也就是做肉的时候才用得到,为何要花这么大力气买?”

山东大汉们是很诚恳的,然而这份诚恳也让他们的坚持显得格外坚持。

霍崇并不认同这份坚持,“因为我要努力实施第一次货币革命。货币革命意味着劳动力以及劳动力带来的产品都得有货币价格。”

霍崇的坚持立刻遭到了反对,“都督,商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就知道赚钱。”

面对这样的反驳,霍崇只能拿出一个理论来应对,“我们又不是商人的奴才,当然不会拼死拼活的让商人赚钱。我说的货币革命,指的是劳动本身要有价值。劳役本身就是无偿劳动,就是剥夺劳动力。如果劳动力本身没有价钱,大家干活岂不是白干了。没有劳动力的自由买卖,就没有个人自由发展。”

这话听得一众人等全都懵圈了。只有少数干部才大概明白霍崇到底在说什么。

譬如钱清与高庞就听明白了。毕竟两人接触霍崇时间比较长,每次政治课都学习的相当认真。而霍崇所说的就是政治课的内容。

其他人此时不肯放弃,只能跟进。就询问所谓劳动力的问题。

霍崇只能把‘内卷’讲给大家。所谓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山东就这么一点土地,包括中国也就这么多土地。平均到一个人身上能有多少。大家都是种地的,也知道有些地根本没办法种粮食。之所以要让劳动力能够自由交换,不过是让大伙有地方去。当然了,这就有个非常搞笑的地方。这种劳动力的自由交易,直接会催生新的封建关系,进而催生封建团伙。”

说到后面,霍崇忍不住又吐槽起封建制度来。

讲到这里,曾静不解的提问,所谓催生的封建制度是啥意思。

“村里头百姓耕种这么多年,有多少地,大家都熟悉。谁也不会真的服气谁。均田地,反倒好做的多。只要派到村里的人不会欺压百姓,能够按照规定执行,基本都不会有大问题。再派巡视人员到地方巡视,只要土地不私有化,便是有大事,也只是村级行政单位。”

曾静听得似懂非懂,霍崇换了更具有斗争性的说辞,“曾委员,你觉得当下山东会出现拥有几万亩地的大地主么?便是有,这种大地主还能躲起来不被发现么?”

这下曾静恍然大悟,不禁笑道:“的确如此。既然没有大地主,土地自然被百姓用以耕种。”

霍崇看了看其他人,“乡村会出什么事,大家工作中就会遇到。当下我们要发展城市,城市里面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体系,会导致什么结果?自然是城市其实没办法管理。譬如临淄突然来了一群人,咱们先得知道来了这么一群人。接着就得派人前去管理。管理第一条,得知道这些人是什么人。咱们能做到么?得花费多少力气?”

讲到这里,孔不更已经明白过来,“主公,这么讲,岂不是与劳动力自由买卖违背了?”

霍崇摆摆手,“自由买卖指的是在规则下自由买卖。不是想怎么买卖就怎么买卖。那不叫自由,那是无法无天。然而制定规则的时候,我指的是当下规则。不能把城乡完全割裂。乡下人得能到城里来寻求出售劳动力的机会。同时,还得通过兴办教育,帮助人民群众掌握更多能够出售劳动力的机会。原本只能扛包的,通过学习,可以当工人,当文员,当技术人员,当开发人员。我们收税的目的就在于有资源,能够提供社会服务。而且咱们也干起来了,很早之前咱们就兴办教育。只是规模不够大,还不够大。要覆盖整个华夏朝才行。义务教育是要强制的!”

讲完这些,霍崇看了看众人的反应。但从那思忖中,看得出大部分还是弄懂了。没弄懂的很有可能是曾静。然而霍崇吸收曾静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让曾静掌握什么权力。而是利用曾静作为一个宣传。如果文人不支持均田地,就不太好进入华夏朝廷的制度内。

停了片刻,钱清叹道:“难。太费劲。”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露出赞同的模样,

最新小说: 我是刘协,我不做献帝 圣唐时代 京极家的野望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明末:草根皇帝 三国:我为刘禅,霄汉永灿 大唐:纨绔皇子,被李二偷看日记 厚照大明 人在水浒,正在造反 大唐之逍遥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