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是一个岛国,不说是军方的战船,就算是民间之船也是多的数不胜数,不过就是找一些船去北明传递消息罢了,当真不是什么大事。甚至为了安全起见,这一次使者就派出去了十队,防的就是五星军在海上的拦截。
足利义政真是足够小心,十队使者分散而走,的确有人受到了五星军的拦截,也因此走露了消息,但最终还是有船只侥幸的穿过了大海,来到了北明。
通过被拦截的船只,五星军知晓了足利义政的举动,上报到了杨晨东的面前。看着送来的那些口供,杨晨东一声冷哼而道:“困兽而已,当真以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阻拦我大军的脚步吗?哼,杨二,给徐有贞发报,他应该知道要怎么样做的,还有通知前线大军加快行军速度,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北明京都。
历经了海浪而来的倭国使者们终于来到了这里,随后就急急的向主管外事的礼部送上了足义政的手书。在他们看来,倭国已经危险至此,北明皇帝应该会很快召见他们的才是,但不成想,这一等就是数天的时间。
非是手书没有送到朱祁钰的手中,如今皇权还是很有威望的,就算礼部尚书是胡濙,是杨晨东的丈爷,他也同样不敢压下这件事情。所以问题并非是出于礼部,而是在朝堂之下。
朱祁钰在看到礼部呈送上来的手书之后,便马上召开了朝会,商量着出兵事宜。让他想不到的是,说起对倭国出兵,下面的臣子们反应竟然是出奇的相同,都不同意出兵之事。
其中以太子少傅、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徐有贞最为反对。
“皇上,攘外需先安内,我们自己的问题尚没有解决,哪里还有余力就帮助倭国呢?这件事情还三思而定。”
表面上徐有贞与杨晨东是势不两立,也因此深得朱祁钰的信任和依仗,如今他第一个开口这般说了,其它的臣子们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进言。
“皇上,徐少傅言之有理呀,如今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解决了沙井和净州两城的问题,面不是分兵去帮助他人。”
“是呀,皇上。按手书上所说,倭国已经是危在旦夕,此刻就算是我们出兵又能解决多大的问题呢?”
“对。隔海而战,于我方粮草补给不利,一旦出了事情,那就会是大问题呀。”
“想到以前倭国时常还会犯我海疆,现在他们活该出事。”
“众位大人说的对,我附议。”
“臣附议”
各种各样的说法都出现了,但大意还是统一的,那就是不要出兵帮助倭国。
所谓的唇寒齿亡,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只是北明与倭国是隔海相望,这个说法就难以站住脚了,尤其还是在海洋业并不发达的时期,更没有人会感觉到什么危险与威胁。
在他们眼中,北明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至少隔海的小小属国倭国,死不死的管他们干什么。
座在金黄龙椅之上的朱祁钰,原本还一幅信誓旦旦的模样。在看到手书上足利义政说,愿意奉北明为主,世世代代之时,在看到了上面写明了每年进贡的银两会翻倍之后,他是有那么一点心动的。
即可得名,又可得利,这样的事情是至高无上的皇上最喜欢做的。
只是想不到,下面的群臣反应的会如此的激烈,这倒当真是出乎了他的意料。当然,以他皇上的身份,完全可以做独自做主,下面的臣子也无法说出一些什么。可正值对五星军施加压力,甚至是要有大胜摆在面前之时,若凉了臣子之心,终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出手可以帮助别人,得名得利朱祁钰自然是愿意去做的。可因此让北明朝廷陷入到不稳定之中,那就非他所愿了,这一刻他变得犹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