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康与天下的诸侯一样,对这场秦赵在邯郸爆发的大战,给予了非同一般的关注。
自己乃至燕国的力量,现在比起秦国来,姬康认为,还是远远不够的。
目前的状态,对于辽地乃至燕国,只能算是可以勉强自保!
在这种判断之下,赵国对于燕国乃至辽地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赵国此时被秦国灭国,按历史的轨迹,下一个马上就是燕国了。
在姬康前世的记忆中,秦国就是在灭掉赵国后,马上进兵燕国的。
所以,在燕国的力量,还没彻底强大起来之前,赵国绝对不能倒下!
另外,燕国此时也不能像前世一样,与赵国纠缠不清,而是要必须保持中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要给予赵国点支持,让赵国坚持与秦国死拼下去。
鉴于以上的战略考虑,姬康一方面,派辽地礼部长大夫廖山,前往蓟都,对燕国朝堂内的众臣进行游说,让这些人打消趁机配合秦国,攻打赵国的想法。
另一方面,趁与赵国签订协议之际,则派鲁仲连与苏代到赵国邯郸,给予粮食、武器装备等军资的支持,坚定赵国抵抗秦国的决心。
目前看来,这些措施都起了一定的效果。
燕国朝堂前段时间,在燕相粟腹为首的大臣们,叫嚣要攻打赵国的声音,现在基本上销声匿迹。当然,燕相粟腹这个老头除外;
而赵国也全民动员,在邯郸城与秦国大军死磕。
在给邯郸运送了第二批的粮食、军资外,现在姬康下令,把辽地把过去堆积在仓库里的青铜武器、铠甲等,又拿出来一部分。
混同一批辽地官仓内的陈粮,做为给予赵国的第三批援助,先运往了现在属于自己的中阳郡,等待时机,再送进邯郸。
邯郸战役,打了半个多月,秦军与赵军在邯郸城头,每日都在激烈拼杀,但秦军就是攻不下来邯郸城。
这样的状况,让咸阳的秦王嬴稷,是万分的焦虑。
武成王十三年,十二月上旬,春节将至。
在王宫内的嬴稷,看罢前线主帅王陵,给自己送来的战报后,在殿内走来走去。
对秦相范雎道:“相国,这个王陵简直就是个废物,居然建议寡人,让我秦国大军撤回武安城,待明年开春后,再来攻打邯郸。”
“我大秦三十万的精锐大军,面对赵国一帮老弱病残,居然迟迟不能拿下邯郸,占领赵国,简直是不可理喻,太令寡人失望了。”
“怪不得,这个武安君敢对寡人耍脾气。难道我秦国大军,离开了武安君的统领,就不是那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秦国大军了不成?”
范雎见到秦王嬴稷如此焦躁,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得对嬴稷劝慰道:“大王,请我王不必生气,王陵将军自出兵以来,我秦军进展也算顺利。”
“其副将司马梗不是已经打下了晋阳,占领了整个太原郡了么!但现在天寒地冻,我军作战也确实困难。臣以为,再给王陵将军点时间,其必然会给我王带来好消息的。”
听罢范雎的话后,嬴稷止住了在殿内徘徊的脚步,对范雎道:“相国,拟诏,命令王陵尽快率军坚强对邯郸城的进攻,督促他务必在今年年底左右,拿下邯郸。”
范雎听罢秦王的话后,愣了一下,想对嬴稷说点什么,但看了看秦王的脸色,自己把肚子里的建言,咽回了肚内。
双手抱拳,躬身对嬴稷道:“诺。”
这个时候,范雎不知想到了什么,对秦王道:“大王,此番燕国,也没有遵照我秦燕两国的盟约,配合我秦国大军,向赵国发起进攻呀!”
嬴稷一怔,然后冷笑着对范雎道:“相国,据黑冰台报上来的消息,燕国不但没有遵照与我秦国签订的盟约,出兵赵国。”
“反而,那个辽地的辽城君与赵王签订了盟约,赵国把原先占领的中阳郡等八座城池,交给了辽城君这个小儿,而辽地还不断的给赵国,提供粮食与武器装备,着实可恼。”
“这个辽地小儿,在辽地灭了两个番国,被天下之人名为“四大公子”之一,现在是异常的嚣张呀!三番五次地帮助赵国,坏我秦国的大事。“
“待寡人大军拿下邯郸,灭了赵国,必然挥军北上,给这个辽地小儿、乃至燕国点教训看看。让这个辽地小儿乃至燕国,知道惹恼我秦国后,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代价!”
秦相范雎,听罢嬴稷的话后,知道秦王对辽城君已是极恨。
满脸微笑着,又躬身对秦王嬴稷道:“我王圣明!”
十二月中旬,在邯郸城下的秦军主帅王陵,接到秦王的诏令后,对副将蒙骜道:“蒙将军,看来我王是着急了呀!这又派人下诏,命我军在年底前务必拿下邯郸,如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