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主公!”贾诩心想,自己连将军都不愿当,中郎将算个什么?关键是有个能使家人保全的安身之所。
凉州已乱,自己手中无兵,肯定回不去,始终只有投靠他人才能保全家人。
接下来二人的聊天中,刘瑁也知道了他这想法。
刘瑁心想,怪不得呢,他拖家带口,与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人又无任何交往,再加上他长期跟着董卓、李傕,出了不少馊主意,除了投靠凉州手上有兵的将领,也确实无第二条出路。
这就是他从董卓、李傕、段煨、张绣一路投靠的原因。
再说,如今山东士人派系繁杂,颍川文人独步天下,他就是去了曹操、袁绍等人手下,也不会混得很好,百分百受排挤。
实际上曹操后来对他也很一般,最终还是曹丕把他看上而受重用,贾诩倒也是玩上层政治的不世高手。
幸亏他遇到自己,再不用颠沛流离。
“主公既然入关中送粮,可有拥少主而讨不臣之想法?”贾诩突然说道。
“这……拥少主虽然好,不过关中百姓十不余一,且秦岭运粮艰难,怕是很难对付山东袁绍、曹操等人,更别说还有凉州豪强了,还是让他人做此事吧!”
刘瑁这次入关中,沿途所见触目惊心,就如同曹操诗中说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出子午谷之后一直到蓝田,他路上没有看见一户百姓,坞堡中也都空无一人,残破不堪,只路上碰到几十名快要饿死的流民。
这些流民之所以能够幸存,也是不断“弱肉强食”,这几乎是古代流民生存下来的唯一手段,当然大户人家主动搬家迁徙除外。
听起来有些残酷,不过这是自然法则。
贾诩点点头,说道:“主公所言甚是,现在欲从关中崛起,极其困难。主公可能还不知,现在长安城已空无一人……”
贾诩给刘瑁详细介绍了关中情况,听得刘瑁心中暗自叹息不已,心想,自己原来认为关中可能还剩了一成人口,现在看来是高估了。
(PS:《资治通鉴》:“是时,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
现在关中的幸存者,**成都是那些兵将,他们抢到些粮食就囤积起来,甚至百姓都成为了他们的军粮。
剩下的一成左右主要集中在右扶风郡,那里还有少许坞堡没被攻破,陈仓城中也有两千余人,贾诩估计该郡总计有万余人。
“主公送完粮食之后,可以先取得右扶风郡,然后再传檄武都郡太守雍朗,或可不战而定。
不过武都郡虽然易得,但是那里的氐羌豪横雷氏等人,需要一些手段才能控制。
如此以来右扶风和武都郡就连为一起,然后在右扶风移民,并逐步向京兆、左冯翊推进,三五年或者就有成效……”贾诩建议道。
刘瑁一听,心想,光是移民不行,还必须得军人屯田,这才能够保证粮食供应,不过以右扶风郡为根据地发展的确是好主意。
“嗯,先生之言有理,稍后吾派人回去通知吴懿以及吾四弟,还有进驻故道的杨怀,让他们做些准备!”
不过,这也有一个难点:自己现在是益州牧,这里归司隶管辖,必须要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能够占据这里的城池。
否则出师无名容易落人口实,这并非自己想看到的。
于是他把这个想法对贾诩讲了,贾诩笑了笑说道:“主公,此事就包在属下身上……”
“那就有劳文和了!”刘瑁知道贾诩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能办到。
二人又聊了些机密事之后,刘瑁才把手下幕僚和吴班等人请进来,告诉他们,贾诩已担任自己的长史。
众人一听,又重新拱手寒暄几句。
黄权说道:“在下久仰先生大名,今后还请先生多教教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