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文学网 > 武侠修真 > 玄尘道途 > 第七百章 万蛇尸血果

第七百章 万蛇尸血果(2 / 2)

万药谷与灵兽宗当时乃是此宗的附属,对立的势力为新崛起的“灵冰宫”与老对手“大荒剑宗”。</p>

“云扬宗”实力强悍,且行事霸道,独占“金华秘境”,不容其它宗门染指,即便连附属的两大宗门“万药谷”与“灵兽宗”,也只能偶尔从其手中分得一二个名额,令两宗暗生不满。</p>

最终由“灵冰宫”牵头,联合“大荒剑宗”,外雇金丹后期打手“黄龙真人”,加上暗中反水的“万药谷”与“灵兽宗”,一道对“云扬宗”发起宗门大战,一举覆灭了“云扬宗”,将此宗于云州除名。</p>

战后,黄龙真人按约定获得蜀、越、鲁、高昌四国建立了“黄圣宗”,因此次大战由灵冰宫牵头,占据了原云扬宗大部分的属国,婺川国最后也划归其辖下。</p>

秘境一百个名额则由五宗一同瓜分,灵冰宫五十,大荒剑宗二十,万药谷、灵兽宗、黄圣宗各十个名额。</p>

这一分配方式显然对除灵冰宫外的四宗不公,但灵冰宫势大,四宗也敢怒不敢言,俨然成了云州新霸主,不过这一局面只持续了千年,随着云州各宗经过千年的休养期,各宗实力又有不同增长。</p>

由“大荒剑宗”牵头,以秘境名额分配不公为由,联合万药谷、灵兽宗、黄圣宗三宗对灵冰宫发起了征讨,又是一阵腥风血雨,各宗死伤惨烈,最后以灵冰宫退步,向四宗割让属国收场。</p>

此战过后,婺川国被灵兽宗占据,但秘境名额的分配又成了棘手问题,灵兽宗开口要三十,大荒剑宗开口也要三十,灵冰宫、万药谷、黄圣宗自然不服,三宗势弱,但利益相同,因此一拍结盟,一时云州成了三足之势。</p>

最终由黄龙真人牵线,请来蟠目土龙一位真君为证,五宗达成协议,合力以法阵封印秘境入口,每宗各得封印阵牌一枚,各二十名额,只有凑齐五枚封印阵牌方能解开入口封印,一直延续至今。</p>

而如今大荒剑宗覆灭,原属大荒剑宗的那块封印阵牌落到了天罗密宗的手中,也就是说此次秘境天罗密宗将获得二十个名额。</p>

三宗与天罗密宗、灵兽宗已成对立之局,此次金华秘境内双方弟子相遇定是不死不休,此行的凶险便可想而知。</p>

若秘境内产出的“万蛇尸血果”,其功效不是提高结丹品质,而是增加渡劫成功几率,玄寒、玄翰两人说什么也要去,但只是提高结丹品质,冒这等风险就很不值当,不能成功渡劫,要此果有何用?</p>

且进入秘境后,定少不了斗法厮杀,先不说是否会有性命之忧,就是打斗中若损耗了多年辛苦积攒的“丹气”,对正为渡劫筹备的玄寒、玄翰等人来说也是得不偿失,所以此行秘境名额可谓烫手山芋,还真没人愿去。</p>

“哼!你们三脉各选出一人,自行商议,一会告诉玄蜻便可!”连问两人皆在寻借口推辞,玄木不由暗火心生,也不问了,指着玄东、玄南、玄西这三脉弟子,怒斥一声,起身便向洞府走去。</p>

心中不由暗道:都是些窝囊废,机缘在前,这点勇气都没有,谈何修道,若不是明儿一直不愿结道侣,留下一丝血脉,这次他定不会借故支开明儿,就以明儿的性子,定会争着前去。</p>

这点明儿随他,想当年玄木自已还在筹备结丹时,也逢“金华秘境”开启,玄木向宗门争取了一名额毅然前往,立经万险成功取得一枚“万蛇尸血果”。</p>

后用这枚“万蛇尸血果”向万药谷一金丹长老换取了一枚“金元化雷丹”,最后玄木借此丹侥幸渡劫,晋升金丹境。</p>

“玄玉愿随师叔前去!”见师祖玄木发火,玄寒道人心中甚是忐忑,做为玄字脉二代弟子大师兄,他理应担当起表率,正当玄寒道人犹豫之际,二师叔门下的玄玉师侄突然起身。</p>

“不错!”才走出几步的玄木略显惊讶,此子于这些后辈中并不起眼,资质更是平平,但勇气尚可,不枉自己往日一番操心,玄木不由欣慰点头说道。</p>

“弟子玄月,愿随师尊一道前往!”见师尊请命,玄月未有一丝犹豫,紧跟着便站起,当众人一脸诧异之时,玄赐也跟着站起:“弟子也愿随师祖、师叔一道前去,还望太师祖准许!”</p>

“师祖,月儿与赐儿不过一时冲动,还请…”刘玉心头一惊,他自愿请命,是为了秘境中的“蛇涎果”与各种凶蛇的精血,这些都能促进白娘修行,至于那传言中的“万蛇尸血果”,他并不报太大希望,毕竟此物太过稀少,能否找到不说,就算得到也不一定能轮得上自己。</p>

但刘玉未想到月儿,玄赐也跟着起身请命,这不是胡闹么,那金华秘境是何等极凶之地?</p>

到如今刘玉仍记得,当年差点收他为徒的大圆满修士张无心,便是陨落于此秘境之中,至今仍不知其具体死因。</p>

“好,就这么定了!”未等刘玉说完,玄木挥手拍定,此秘境凶险在于人,而不在于秘境本身,师徒通力合作,自是能安全几分,有玄蜻师徒带队,加上玄玉这一脉三人,如此安排还算不错。</p></div>

最新小说: 玄天1:古玄动天 修仙小杂役 诡道修仙 长生诡仙 拥有等价天平的我不是妖魔 当西游被截胡后 我在影视世界做交易 洪荒之女娲家的青鸾鸟 朕的妃子都是人才 洪荒之儒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