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位导演在自己电影上映前,能够预料观众的反响,自然也就没有办法选择到最有利于电影的档期;
狼牙的制作成本不到400万,按体量来说,绝对的小成本电影,不论是题材、还是制作的水准,都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吴景的失望,并不是票房太低,而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
孟轻舟向来的观点,并不反对非专业的人士加入导演的行业,首先他自己就不是导演专业,其次呢,更多的人做导演,不论拍出来的电影烂到什么地步,对影视人才的培养,对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绝对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对来说,演员转行做导演,优势会更大些;
做导演,是名气最快套现为实际经济价值的渠道之一。不仅在于演员做导演,以后还有小说作者做导演,歌手做导演,相声演员。
还可能有一切有名气的人物做导演。
说白了,他们消费的并不是电影的电影属性。而是名人的名气属性。
所以,电影只要对于核心粉丝们,别烂的当场走人,就可以赚回一大笔了。
对于一般的观众来说,除了那几个大导,还认识哪个导演。演员,尤其是知名演员转型当导演,首先有了宣传方面的优势,而这恰恰是电影非常需要的。对他们本人来说,最直接的就是,有人愿意冲你这个知名度给你投资。
更何况,演员当久了,日积月累难免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尤其是那些大牌。除了玩票的,也有人确实感觉自己比较适合当导演。
说句不好听的,演员总比咱们一般观众懂戏,或者说,懂这个行业。所以,这种选择无可厚非,敢于转型其实也是一种魄力。
首映礼正式开始,嘉宾纷纷进场,杨蜜她们仨其实都看过了,《赛车》并不是她们喜欢的类型,反而是糖糖担任制片人的《恋爱的温度》非常符合她们的胃口;
几人在和孟轻舟闲聊的时候,都表露出了对这种类型电影的偏爱,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女性观众的偏爱类型;
国内的专业影评人,在评价电影时,偏好遵循3个主观的路径,观影体验、观后复盘、后续影响;
《疯狂的赛车》从以上3个路径来看都是当下的顶尖水准:
观看首映的各路业内人士和其他观众在影院里笑得前仰后合、被里面的人物深深吸引、被新颖的叙事手法牢牢抓住;
在之后正式上映后,很多观众来回重刷了很多遍,多到几乎可以背下每一句台词、记住特定人物的每一个肢体动作、以及对应到每一个场景的细节,更不用说其故事的逻辑和联系,乐在其中;
这部影片刷新了内地对华语喜剧电影的比较基准,也影响了不少专业人士对于传递幽默的方法认知,实际地丰富了社交技巧。
《疯狂的赛车》是一部“中等成本”的“类型片”。它却在两个方面取得了突破,